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以下简称“省级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工作,提升青少年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中震服发〔2021〕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的申报、评审、命名、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为出发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生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第四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布局坚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加强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农村地区的支持引导。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安徽省地震局会同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负责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的认定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省级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开展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认定、检查等工作;
(三)指导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应急管理部门开展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申报、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
第三章 申 报
第七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获得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1年以上(含1年);
(二)学校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已有建筑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明确,有包含防震减灾和防震减灾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
(四)每年有用于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采购、宣传材料购买、应急避险与疏散演练的经费;
(五)每年开展校内地震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消除或避免地震相关危害隐患;
(六)防震减灾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或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课堂教育不少于2个学时,有相对稳定且具备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师;
(七)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年开展或者参与防震减灾课外兴趣活动不少于1次;
(八)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室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在校园内(室外)利用固定或者流动宣传栏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宣传栏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2次;图书馆(室)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普图书;有学校网站或校办刊物的学校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栏专版;
(九)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点科普时段,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十)制定有地震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校内有能够容纳全校师生应急避险的场地(所),在应急避险场地(所)及通往场地(所)的路上应设明显标识,在校内道路及楼内通道、楼梯等规划有紧急疏散指示路标。师生熟知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及应急疏散路线,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十一)每年至少组织1次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
(十二)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地震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或到地震台、地震遗址遗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参观学习。
第八条 申报省级科普示范学校,须提交《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和表中所列附件资料(附件1)。
第九条 申报程序: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向所在地的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市科学协术协会、市应急管理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学校申报资格、材料填写是否符合要求、附件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属实等进行初步判定并开展实地检查,提出意见后将申报材料报送安徽省地震局。
第十条 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学校,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四章 认定与命名
第十一条 安徽省地震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会同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材料评审和实地评估。
第十二条 形式审查包括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对于申报表、附件材料、签章不齐全以及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一)(二)条件的,形式审查不合格。
第十三条 材料评审采用定量评分方法,按照《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附件2)逐项打分,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校列入初选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名单,随机抽取初选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的5%以上开展实地评估。专家组根据评分情况和实地评估情况提出评审结果。
第十四条 通过评审的学校由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发文命名,并授予“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牌匾。
第十五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认定工作每年开展1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要持续按照建设标准开展工作,组织和参与防震减灾专题科普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学校开展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
第十七条 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应当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送本年度科普活动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科普工作计划(一式2份)。
第十八条 安徽省地震局会同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将定期或不定期对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省级科普示范学校限期6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3年内不得申报。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08年11月13日印发的《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皖震发〔2008〕258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
2.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
附件1
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申 报 表
学校名称(印章):
学校负责人(签名):
申请日期 : 年 月 日
安 徽 省 地 震 局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制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填 表 说 明
1.请在阅读《安徽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的基础上填写申报表,各项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准确清晰。
2.表中文字表述部分一律采用五号宋体字;有选择项的栏目,在相应的□内打√;不得自行改变表格版式、删除和增加栏目;申报附件资料应按表中编号排序,其中照片(截图)、录像选择一种提交即可,照片(截图)一般提交1-6张,并附20字以内的说明,提交录像一般不超过40s。
3.本表及附件资料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不必另行制作封面,不宜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 本表及附件资料纸质版1份(加盖公章,手写签名)报送至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一、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
|
|||
详细地址及邮编 |
|
|||
负责人姓名 |
|
联系电话 |
|
|
年级分布情况 |
|
班级总数 |
|
|
在校生人数 |
|
教职员工人数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箱 |
|
|||
获得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年月 |
年 月 |
|||
学校建筑类型及数量:平房 栋,楼房 栋, 最高建筑层数 层 |
||||
学校建筑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情况: □全部高于 □部分高于 □不清楚 |
||||
学校已有建筑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开展抗震性能鉴定和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情况: □已经完成鉴定和加固 □已经完成鉴定,无需加固 □已经完成鉴定,尚未加固 □未开展鉴定 □不清楚 |
二、申报条件
基本条件(必填项): 1.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有 □无
3.包含防震减灾和防震减灾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有 □无 4.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经费:□用于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用于购买应急物资 □用于购买宣传材料 □用于开展应急避险与疏散演练 |
|
5. 校内地震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排查,且清除隐患; □排查,无法清除隐患,采取避险演练等应对措施; □未开展过排查治理 6.防震减灾科学教育情况(多选):□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每学期开展课堂教育 □根据中小学课程大纲进行 7.防震减灾科普教师:□有专职教师 □有兼职教师 □无相关教师 8.防震减灾科普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有兴趣小组,每年活动1次以上 □有兴趣小组,每年活动1次 □无兴趣小组 9.室内科普教育区域,面积 平方米,开放时间: , 近两年累计参观人数 人,展出内容中防震减灾知识的占比: % 参观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观 □学生自由参观 □与课程配套参观 10.室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栏的数量 个,面积 平方米 11.地震科普图书的数量 册,声像制品数量 件 12.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的重点科普时段(多选):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5·12全国防震减灾日 □国际减灾日 □其他时段(请注明: ) 13.重点科普时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的班级覆盖率: □每年有3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95%及以上 □每年有3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80%-90%(含80%)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80%-95%(含80%)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60%-80%(含60%) □每年有1次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 □活动班级覆盖率低于60% 14.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有 □无 预案更新时间: 年 月 分班级应急预案:□有 □无 分教室(场所)应急预案:□有 □无 15.应急避险场地:面积 平方米 16.应急避险场地标识规范清晰:□是 □否 □有,但不够规范 17.紧急疏散有明确的指示路标: 校内道路 □全部有 □部分有 □无 楼内通道 □全部有 □部分有 □无 楼 梯 □全部有 □部分有 □无 18.将按紧急疏散路线行进常态化:□是 □放学时是 □否 19.应急疏散和避险演练情况:□每学期1次 □每学年1次 □每学年2次及以上 师生参加率:□98%以上 □70-98% □低于70% 演练中有无事故发生:□有 □无 20.组织师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情况(多选)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县乡级 □校级 □无 附加项(非必填项):
活动名称: 获奖名次: 活动名称: 获奖名次: 活动名称: 获奖名次: 活动名称: 获奖名次: 2.组织参观地震科普场馆或者对外开放的地震工作机构 □参观地震科普场馆 □参观地震工作机构 □无 3.学校在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方面的创新及成果,限250字以内
|
|
申报附件资料: 1.学校建筑设计和施工证明材料,已有建筑开展鉴定和加固证明材料(设计图纸、当地建设部门证明等证明材料)。 2.防震减灾和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组织管理情况,包括安全工作小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计划等内容(文字说明、文本、文件等证明材料)。 3.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情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采购、宣传资料购买、应急避险与疏散演练等内容(文字说明、文件、经费支出照片等证明材料)。 4.校内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文字说明、排查记录、排查结果、隐患处理结果、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5.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开展情况,包括教学计划、课堂教育、课程教师等内容(计划文本、教案、教师简介、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6.防震减灾科普实践课外兴趣小组及其近2年的活动情况(小组文件、活动计划、记录、成果、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7.学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场所(区域)情况(文字说明、管理制度、参观登记表、展出内容、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8.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点科普时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情况(文字说明、活动方案、简报、总结、宣传报道、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9.本校地震应急预案,分场所(教室)、分班级细化方案,近2年的更新情况(预案文本、方案文本、更新记录等证明材料)。 10.应急避险场地、应急标识、紧急疏散指示路标等情况(文字说明、场地平面图、路线图、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11.学生按地震应急疏散路线常态化行动的录像。 12.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情况(文字说明、演练方案、简报、总结、宣传报道、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13.师生参加防震减灾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情况(文字说明、比赛资料、奖励文件、奖励证书、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14.附加资料: (1)师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防震减灾相关竞赛的奖励文件、奖励证书。 (2)组织参观地震科普场馆或者对外开放的地震工作机构情况(文字说明、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3)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新性成果(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4)地震发生时,学校师生进行避险和疏散情况(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5)学校网站或校办刊物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栏专版情况(文字说明、截图、照片等证明材料)。 (6)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庭、社会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情况(文字说明、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等证明材料)。 |
三、推荐审核意见
学校申报意见: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
|||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市教育局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市科学技术协会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市应急管理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安徽省地震局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安徽省教育厅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评分细则
分类 |
条件 |
最高分值 |
依据材料 |
||
基本条件(100分) |
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明确 |
4 |
文字说明、文本、文件 |
||
有包含防震减灾和防震减灾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 |
4 |
文字说明、文本、文件 |
|||
每年有防震减灾工作的经费(8分) |
有用于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 |
2 |
文字说明、文件、经费支出照片 |
||
有用于购买应急物资的经费 |
2 |
||||
有购买宣传资料的经费 |
2 |
||||
有开展应急避险与疏散演练的经费 |
2 |
||||
校内地震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10分) |
排查,且消除隐患 |
10 |
文字说明、排查记录、排查结果、隐患处理结果、照片、录像 |
||
排查,无法清除隐患,采取避险演练等应对措施 |
8 |
||||
有防震减灾科学教育的教学计划 |
5 |
计划文本 |
|||
每学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课堂教育不少于2个学时 |
6 |
教案、照片、录像 |
|||
有稳定的且具备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师 |
2 |
教师简介、照片、录像 |
|||
每年开展防震减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少于1次 |
2 |
活动计划、记录、成果、照片、录像 |
|||
有校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区域(11分) |
宣传教育活动室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
3 |
文字说明、管理制度、参观登记表、展出内容、照片、录像 |
||
室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窗)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
2 |
||||
每年更新宣传栏(窗)内容不少于2次 |
2 |
||||
有地震科普图书制品供学生阅览 |
2 |
||||
有地震科普声像制品供学生观看 |
2 |
||||
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国际减灾日等重点科普时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10分) |
每年有3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 |
10 |
文字说明、活动方案、简报、总结、宣传报道、照片、录像 |
||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90%及以上 |
10 |
||||
每年有3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70%-80%(含70%) |
8 |
||||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70%-80%(含70%) |
6 |
||||
每年有2次及以上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且班级覆盖率达到60%-70%(含60%) |
4 |
||||
每年有1次重点科普时段的活动,或者班级覆盖率低于60% |
2 |
||||
地震应急预案 (8分) |
学校有地震应急预案 |
3 |
预案文本、方案文本、更新记录 |
||
适时更新地震应急预案 |
2 |
||||
有分场所(教室)的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细化方案 |
2 |
||||
有分班级的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细化方案 |
1 |
||||
应急避险场地 (11分) |
有能容纳全校师生应急避险的场地 |
3 |
文字说明、场地平面图、路线图、照片、录像 |
||
场地标志规范清晰且周边没有安全隐患 |
2 |
||||
校内道路有紧急疏散指示路标 |
2 |
||||
楼内通道有紧急疏散指示路标 |
2 |
||||
楼梯有紧急疏散指示路标 |
2 |
||||
将紧急疏散路线常态化,要求师生在校内按照规定疏散路线行进 |
4 |
录像资料 |
|||
每年进行1次地震应急避险与紧急疏散演练。 (10分) |
师生参加率90%及以上 |
10 |
文字说明、演练方案、简报、总结、宣传报道、照片、录像 |
||
师生参加率达到80%-90%(含80%) |
8 |
||||
师生参加率达到70%-80%(含70%) |
6 |
||||
师生参加率低于70% |
3 |
||||
组织师生参加地震科普知识竞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
5 |
文字说明、比赛资料、奖励文件、奖励证书、照片、录像 |
|||
附加分 (总加分不超过10分) |
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演讲等科普活动 |
+3 |
参加活动的证明材料 |
||
组织参观地震科普场馆或者对外开放的地震工作机构 |
+2 |
文字说明、照片、录像 |
|||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创新,取得较好效果 |
+3 |
文字说明、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 |
|||
地震发生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能够自动启动,教师按照预案组织学生避险和疏散 |
+5 |
文字说明、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 |
|||
有学校网站或校办刊物的学校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栏专版 |
+2 |
文字说明、截图、照片 |
|||
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庭、社会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
+3 |
文字说明、简报、新闻报道、照片、录像 |
|||
实地评估 |
重点抽查基础保障条件、紧急疏散和应急避险质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校内地震安全隐患等 |
现场检查或视频直播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