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如何避震!

发布日期:2022-08-12 11:17来源:震知卓见浏览次数: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内的人员高度密集,遇到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避险措施?

现在有一种“住在高层建筑遇到地震时,要往楼上跑”的说法。为何要往上跑?

原来有的人认为,一旦发生大地震导致建筑物垮塌,在上层被埋压的可能性比起在底层相对更小一些,再或者有些建筑物出现过底层破损严重,而高层相对保存较好的情况,因而认为高层更安全一些。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且听小编来解答。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随着地面运动而晃动,而建筑主体却被自身的惯性力推动着,做与地面运动方向相反的移动,于是,这种相对方向的移动就会在建筑物的下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剪切力,就容易形成断裂面导致底层破坏,甚至坍塌。


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等地震震例中,很多房屋都是因为这种剪切力的作用破坏了建筑的底层,而使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并且很多建筑为了使一层更宽敞,便于经商或其他用途,将一层改成大平层,但又不采取其他抗震加固措施,导致建筑一层的支撑力进一步削弱,地震一晃动,便被压垮了。

这样说来,地震产生的剪切力似乎成为了一种“无坚不摧”的破坏力了,面对它,人类就束手无策了吗?

当然不是,科学家曾经总结过,地震本不伤人,伤人的是不抗震的建筑。

那样说来,把建筑建牢固,达到抗震的要求就不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抗震设防工作,不断修改完善并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并且按照“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理念进行抗震设计,如果是按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及施工的建筑,即使在罕遇的大地震中,也能够做到主体结构不发生毁灭性的垮塌。特别是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都会重点考虑地震剪切力的作用,在遭遇大地震时不会因结构受损产生毁灭性的破坏。

而且为了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地震安全,多年来,各个国家研发了一系列建筑的抗震措施,比如安装阻尼器,抵消大楼受到的外力,减小大楼上部的晃动幅度;比如安装隔震支座,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加一层隔震支座,起到隔离地震能量向上传递的作用等等。

另外,地震是一瞬间的发生的过程,强烈的地震晃动使得在地震发生时奔跑逃生变得十分困难,更何况,高层建筑的晃动幅度会随着楼层的增高变得更大,想在地震发生时移动身体的位置变得几乎不可能。即使有幸您可以迈动脚步,移动身体,在地震发作的十几秒、几十秒时间内,您能够移动到哪里去?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7.3级地震,由于是一场直下型地震,城市离震中近,地震破坏力大,楼房和基础设施都受到很大的破坏。据中国赴日地震考察团《日本阪神大地震考察》报告,在这次地震中,房屋是否进行抗震设防,其结局大不一样,20世纪60年代老旧房屋破坏最为严重,70年代的房屋次之,80年代以来按新建筑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受损量很小。下图展示了极震区(按日本地震烈度表为Ⅴ度区,相当于我国的Ⅹ度区)一幢按新规范设计的高层建筑,地震时安然无恙,连一块玻璃都没碎,与其他建筑受到的破坏形成了鲜明对照。



所以说,在地震发生时,身处高层建筑中的您既没有时间和条件移步到楼上去,也不应该采取这样冒险的、不科学的行为。


解释了这么多,那发生地震时,在高层建筑中到底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呢?



一旦感受到晃动,依然要采用“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震方法!


同低层相比,高层建筑的晃动振幅会随着楼层的增高变得越来越大,这时候,室内的物品会更加容易坠落或飞溅,因此先进行躲避,做好自我防护至关重要;
其次手要牢牢抓住固定物,以防人被甩出;
再者,要远离窗户,很多高层设置落地窗户,玻璃易碎,容易伤人,如果距离窗户太近还有可能被甩到室外,引发更大的伤害;
最后等到晃动结束后,再有序通过步梯下楼,撤离到室外空旷场所,这才是高层建筑应对地震的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

武玉霞,小地震大道理-地震必读;

张子敬等,理性思考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